“北枕群山,足蹬大河,左右有川,顺势南下,风水宝地也。”这是史料记载的肥城,肥城老县城因势建城,形似虎卧平川,故曰“卧虎城”,西周时称肥子国,老城即为老县城驻地,老城也因此而得名。
老城街道位于肥城市北市区,2010年撤镇设办事处,是肥城的北大门,东与潮泉镇接壤,西与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王瓜店街道为邻,北与省会济南长清区毗连,南与新城办事处以康王河为界,面积78.7平方公里,共有2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辖区内人口7.67万人。老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境内齐长城遗址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全长38公里;北坦遗址出土的石器是大汶口晚期的标准器物,城东小王庄出土西周时代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境内交通便利,泰肥铁路从境内穿过,是肥城市最大的火车站,老泰临公路、建设路、环山路横贯东西,济兖路、肥万路、肥泉路、金牛山大街纵穿南北,104、202国道分别从东西两侧经过,境内西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金牛山公园。2024年实现全口径税收2.94亿元。先后荣获第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第一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全国生态乡镇、山东省扶贫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山东省文明单位、泰安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聚力发展提效,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扎实推进11个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4万吨/年锂矿物提取碳酸锂生产线优化改造、3600吨/年抛光研磨及纳米材料等18个在建项目建设,2万吨锂电池及极片回收利用、善犇药食同源等15个项目完成竣工投产。完成45个纳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1.25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5.86亿元,增速58.97%。策划锂盐生产线配套建设等项目42个,其中13个项目入选泰安重点策划项目库,荣获金牌案例4个、银牌案例1个、铜牌案例1个。君邑好客城文旅融合示范、独立工矿区生态修复提升等2个项目被列入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项目库。肥城市级以上平台重点签约20万吨锂电池及极片回收再利用等8个项目,总投资60.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4个,过10亿元的3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亿元。协办2024年中国锂业大会,聚集行业内专家学者15名,瑞福锂业在第九届“创客中国”新材料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优胜奖,丰融新材料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均为泰安市最好成绩。培育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5家、“头雁”企业1家、晨星工厂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获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山东省先进中小企业1家、省国际科技示范基地1家、DCMM贯标二级认证企业1家。园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电极材料”行业入选国家产品主要数据(CPMS)县域试点。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第4名,省财政奖励100万元。四是对上争取成果丰硕。全年策划“两重”、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6个,“泰山锂谷”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先行区等5个项目进入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内,2024年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000万;丰融5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瑞福4万吨/锂矿物提取碳酸锂生产线优化改造分别列入节能降碳和高技术超长国债领域。
聚焦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提档升级。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策划实施3000亩坡耕地和7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24年全处春秋季播种总面积约4.2万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1975亩,推广“减垄增地”1295亩,机收机种面积达到1.7万亩,粮食总产2.7万吨,同比增长1.2%。积极推广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处土地投保面积达到1.8万亩,投保率保持95%以上。持续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工作,严格落实农药化肥经营许可制度,依托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项目,推动药肥“双减”,今年以来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面积达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2%。2024年,全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75万元,其中过50万元的村9个,过100万元的村2个。坚持不懈抓好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建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2024年培育家庭农场6家、种粮大户4户。大力发展高端农业,谋划策划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千亩“首尔红”西红柿种植基地、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2.5亿元,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域内3A级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其中君邑好客城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新增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名单。有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整改不规范合同193份,减少账面债务178笔。积极有序推进大石关、河口等8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面优化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开展“三清一扫”行动,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缮疏通百尺河、拾屯河4公里河道,完成南部、中部26个村污水管网并网工作,实施北部山区10个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提升农村水域环境,其中大石关村荣获泰安市“无废乡村”称号。继续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免费发放绿化苗木1.5万棵,完成雨季造林400亩。积极探索“1+N”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打造大石关、李庄、小窑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样板,被列入全市文明实践五优质效提升展示片。组织优秀文艺节目进乡村、进市场、进社区等巡演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42场、泰安市送大戏3场,综合性大型演出进机关、进社区、进市场12场,河口村《我们村的共富路》获省“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大赛一等奖。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建成杨庄村、小窑村农村科技馆,成立山东省首个昆虫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山东省拔河争霸赛和肥城市第二节村“BA”,群众文体活动参与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乔庄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注重民生优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投资1.6亿元,实施镇村两级民生工程149件,全力提升民生福祉。规划实施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及配套提升工程,改造供水管网110户,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改善提升漩刘路、环山路、济微路段26.1公里,营造安全宜人出行环境。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保障,标准化打造村卫生室27个,协调实现村级卫生室全部公有化。积极推动天然气入农户工程,今年新增3个村、270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协调支持第二幸福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惠老工程建设,老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点被确定为2024年“向日葵亲子小屋”省级项目点,一老一小服务更加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开展防返贫监测重点户排查工作,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1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个,安排脱贫享受政策户10人参加乡村公益岗位。拓宽城乡医保覆盖面,2024年参保3.5万人次,覆盖率超过94%。办理城乡低保29户37人,特困9人,动员4人加入集中供养。办理市镇两级临时救助40例,救助金额6.1万元。受理民生工单1507件,已全部办结,过程满意率100%。扎实做好网格化治理工作,构建“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社区+村(居)+网格员”的四级联动机制,重新划分34个基础网格。探索睦邻共治信用治理体系,以“邻里宣、邻里乐、邻里议、邻里帮、邻里创”为主题,组织开展“活力老城365+”“你好,老邻居”“睦邻公益集市”等活动7场次,构建群众自治新模式。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序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有限空间作业、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预防高处坠落等专项整治活动,挂牌管理闲置院落137处,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统筹做好山林防火、防汛防溺水、秸秆禁烧、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一座座社区创造出宜居舒适生活,一条条大路带来富足希望,一个个产业搭起增收致富的桥梁,这里将谱写出科学发展的最美华章,工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幸福宜业老城将更加精彩、更加和谐,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将更加幸福、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