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镇
发布日期:2025-02-17        

汶阳镇因地处汶水之北而得名,地处肥城市东南部,东与岱岳区接壤,南与宁阳县隔大汶河相望。总面积78.3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人口7.38万人。2024年,实现镇级财政收入9086万元,完成全年调整预算收入的102.09%,同比增长23.53%,全年增量再创历史新高。镇党委下设5个基层党委,共有85个党支部、党员3130人,村“两委”成员204人。2024年,村集体总收入2074.63万元,47个村突破2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省文明镇、中心镇、明星乡镇、乡村振兴示范镇、生态宜居城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耕地保护激励乡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乡镇、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汶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春秋》、《左传》中都有关于汶阳的许多记载。“辞海”记载:“汶阳,古地名,春秋鲁地,今在泰安西南一带,因在汶河之北故名。”春秋战国时期,汶阳境地原属鲁国所辖。公元前475年鲁国被楚国灭亡后,归齐国管辖。西汉置汶阳县,县城在今镇北城上村。千余年来,勤劳智慧的汶阳先民率先引领农耕技术的进步,造就了底蕴深厚的汶阳田农耕文化,引领着中华农耕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汶阳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全国党政军多个领域多条战线上也都有走出去的“老家汶阳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田纪云和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这里林茂粮丰、物产富饶。汶阳镇地处大汶河冲击平原核心位置,土地肥沃、粮食高产,素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汶阳率先在泰安市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镇。2024年,全镇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100亩、“减垄增地”种植7100亩;经实收测产,一年两季亩产粮食达1550公斤/亩,成功实现“吨半粮”产量目标。目前,全镇形成了“西苗、中粮、东菜”的农业格局,有机蔬菜种植加工、粮食产量品质以及苗木培育销售等均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近年来,汶阳镇不断壮大“齐鲁汶阳田”品牌效益,粮食种植面积达5.4万亩,发展有机蔬菜基地2.3万亩,拥有“河岔口鸭蛋”、“汶阳香附”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20余种名优特产。大汶河鱼虾丰美、飞鸟翔集,盛产鱼虾种类有汶河大鲤鱼、汶河噘嘴鲢、汶河赤磷鱼、汶河黄锢鱼、汶河鲫鱼、汶河虾等,主要的飞鸟种类有青头潜鸭、黑翅鸢、震旦雅雀、鸳鸯、鸿雁、斑嘴鸭等。

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美。汶阳镇农业农村工作基础扎实、美丽乡村建设优势突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8条。其中,省级大型河道大汶河18.2公里、市级中型河道漕浊河14.7公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举不胜举、乡村振兴成果显著。近年来,汶阳依托大汶河、漕浊河“两河环抱”的地理优势,全域打造“汶滨水乡、徽派小镇”,着力建设汶水河畔独具特色的文农旅胜地。目前,投资1.6亿元打造三娘庙花海民俗项目,西徐、汪城宫、明新等休闲文旅开发项目稳步推进,三娘庙花海民俗旅游区、西徐中石文化景区及汶河路徽派景观成为汶阳靓丽名片;全省首个乡镇全程马拉松赛事于2023年5月7日在汶阳镇成功举办。2024年11月17日,汶阳镇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程马拉松比赛。借助欧阳中石先生和田纪云委员长两位“老家汶阳人”的人物影响力,打造乡贤文化景点,欧阳中石纪念馆现已建成开馆、田氏旧居改造完成;投资260万元大力推进汪氏古楼改造建设,修复8处古楼,建成汪氏古楼文化景区,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主题文化旅游村落。

 

【联系方式】

地    址: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

邮政编码:271606

电    话:0538-3850134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