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履职依据 > 政府文件 > 肥政办字
索  引  号 FC127154154545401-1/2021-04113 文件类别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 发文文号 肥政办字〔2021〕31号
有效性 有效 成文日期 2021-12-07
肥政办字〔2021〕31号 肥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肥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07 00:00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经开区,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属以上驻肥各单位:

《肥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肥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7日

 

 

 

  

 

肥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2021-2022年)

 

为提高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年)的通知》(泰政办字〔2021〕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到2022年,初步形成具有肥城特色的应急保障体系框架,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走在泰安市前列。全市突发事件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1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控制在1%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患收治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大幅降低,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

(一)全面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各镇街区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应急信息一体化建设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形成科学高效的7×24小时应急指挥保障体系。

(二)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全市公共安全风险一张图,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显著提升。

(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综合及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化工园区建立起以特勤消防站为主体力量的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实战化、常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作战水平大幅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五)建设综合性物资储备仓库,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2022年年底前,生活保障类物资政府实物储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实现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有效救助。应急运输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阻断道路24小时内应急抢通率明显提高。

(六)大疾控体系构建基本完成,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水平。市疾控中心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置1处以上符合标准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储备房间不少于400个。

(七)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效果逐步显现。全市智能化煤矿达50%以上,机械化开采产量达100%。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险工艺装置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建成1—2个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和安全实训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体系

1.完善领导指挥体系。加快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体制,逐步理顺公共卫生、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应急管理领导体制。组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和指挥机构,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市委编办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全省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规划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功能,提高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综合会商、推演演练等保障能力。2021年年底市应急指挥中心建成运行。(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现场移动指挥平台建设。立足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需要,加强应急指挥车、单兵系统等设备设施应用,完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和通讯保障平台,提升现场应急指挥保障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牵头,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各通信运营商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应急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专家库,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决策指挥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5.加快实施综合风险普查。2022年年底前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风险调查,摸清风险底数,查明抗灾能力,建设风险数据库。2022年年底前建成全市公共安全风险“一张图”。(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扩展疾病监测种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动植物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森林火险视频监控体系,提高中型水库及骨干河道洪水预报、公共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大客流监控、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监测等风险预警能力。(市卫生健康局、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气象局、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风险会商研判。建立公共安全形势综合分析制度,完善联合会商机制,定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研判,动态掌握公共安全形势。利用台风、洪水、重大疫情、燃气管道泄漏、危化品爆炸、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等突发事件预测分析模型,提升预测分析研判精准度。(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自然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加强灾害防护设施建设,增强工程防御能力,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房屋除险改造,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提升房屋灾害防御能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内涝灾害防御水平。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标识齐全、管理规范的城市避难场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深入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市水利局负责)

强化牛山林场等重点林区火灾防控,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重点林区逐步构建林火阻隔网络。(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努力恢复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市气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9.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加强安全风险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控制有毒气体和爆炸危险性化学品建设项目,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2022年年底前危险工艺装置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市应急管理局、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加大煤矿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力度,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2022年年底前,全市煤矿高危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智能化煤矿达30%以上,智能化开采产量达50%以上,机械化开采产量达100%。(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煤炭发展服务中心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非煤矿山源头治理,严密管控地下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推进安全智慧矿山建设,2022年年底前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汇聚透水、大面积冒顶等重大安全风险在线监测预警信息。(市应急管理局负责)

持续加强冶金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化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等环节领域专项治理。(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提升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能力,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突出消防安全风险,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市消防救援大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道路运输安全管控力度,加强对老旧客车的重点监管,开展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照明、供水、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治理,完善房屋安全保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深化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各类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运行。(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壮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

10.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消防队伍综合救援能力建设,提升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化工等灭火救援和地震、山岳、水域、洪涝等多灾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优化,2021年年底前消防救援队伍完成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优化调整;2022年年底前打造城市建成区5分钟灭火救援圈。(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

11.加快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一支50人的森林消防中队,配齐配强相应消防救援车辆和装备。(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救援理念、职能、方式转型升级。依托具备一定能力的企业专业力量、医疗卫生机构,在隧道救援、事故救援、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道路抢险、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等领域新建一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3.积极推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优化完善直升机起降点建设,提升航空救援基础支撑能力。探索采取租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航空救援服务领域和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

14.加强社会救援力量建设。督促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按规定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化工园区建立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磨合提升救援能力。2022年年底前培育发展一批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市应急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应急推演演练

15.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快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各行业、多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应急推演演练。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举办综合性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其他企业至少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企业各厂区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演练。强化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检验完善、改进提升作用。(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17.理顺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分散在各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职能,加快构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体制。加强各类应急物资生产、采购、储备、供应等环节的衔接,加快构建以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调运机制。(市委编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8.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和方式、布局,形成以市级储备为基础、镇街区储备为补充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高标准、智能化、综合性物资储备仓库。分类加强公共卫生、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救援处置、应急交通、动植物疫情等应急物资储备。(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大重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制定年度重点应急物资采购计划,优先做好生命搜索与营救、现场监测、人员安全防护、应急通讯指挥、传染病防护、紧急运输保障、灭火药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生活物资保障、车辆抢修装备等急需应急物资的采购和储备,科学确定储备方式和比例,补齐补全应急物资储备缺口。镇街区根据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依托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储备。不断加大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快提升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省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节约高效的一体化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在搭建完成应急物资管理框架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前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1.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坚持急用先行、优势优先发展的原则,发挥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优势,升级改造现有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高应急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22.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2022年年底前市疾控中心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创新防治策略,精准实施防控工程,遏制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播流行,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设置,实现对感染者或疑似者的有效防控。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药品检验水平。(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3.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加强体育馆、展览馆等封闭式大空间建筑资源调查,在突发重大疫情时,迅速搭建大规模集中收治患者的临时应急医疗救治场所。合理规划布局集中隔离场所,严格落实设置标准,设置1处以上符合标准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储备房间不少于400个。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内涵建设,完善相关制度流程,配强医务人员,配齐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水平。(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快紧急医学处置能力建设。优化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布局,形成分级分类、综专兼顾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综合类、烧伤类、中毒类、骨科类等伤病救治能力。建立应对典型突发事件的医务人员、急救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资源配置方案,逐步实现功能模块化、单元化。(市卫生健康局负责)

25.提高灾后疫情研判和风险防控能力。健全灾后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水平,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加强心理支持和精神卫生干预,确保重大灾难后有需求的受灾人群及时获得心理救助服务。加强医学康复、社会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建设。(市卫生健康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

26.加快立体化应急运输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交通保障和支撑能力。扩大交通多样化有效供给,打通交通服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强应急运输协调调度。整合公路、道路运输、城市客运等部门交通信息资源,加强应急运输保障的统筹管理,提升综合运行监测、协调联动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分析、应急信息服务等能力,实现与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的协调联动、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应急交通指挥调度水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8.加强应急交通救援和应急运输队伍建设。组建公路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提升公路工程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依托骨干道路运输企业,2022年年底前组建一支综合性应急保障车队。(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9.提升应急交通保障韧性。积极推进公路、管道、桥隧、城市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监控设施建设,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协助做好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智慧监测与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交通运行状态监测能力建设,科学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降低“二次事故”风险。加大综合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0.畅通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完善应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争取各类应急装备、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医护及救援人员运输转运免费通行、优先通行。加强交通战备应急投送能力和运输保障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第一时间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31.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协作机制。抓好应急资源共享清单、交换渠道、评价机制的贯彻落实,实现应急管理部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平时和战时应急信息共享。提高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灾害事故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各通信运营商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2.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多路由、多节点和关键基础设施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在灾害多发、重要区域建设抗灾超级基站、基础设施及相关防护设备,提升公众通信网抗毁能力和应急服务水平。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各通信运营商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3.加强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保证在城市高层、地下、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和化工火灾事故、隧道及地质灾害等信号屏蔽严重情况下,快速建立前方通信平台,满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通信保障要求。加强370M无线应急专网系统建设和无线通信终端装备配备,推动卫星电话、宽带卫星等小型、便携应急通信装备的下沉配置。增强各通信终端信息互通能力,确保复杂条件下灾害现场信息与指挥中心互通顺达。逐步加强设备配备、维护和更新。(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消防救援大队、各通信运营商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4.加强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和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场地、车辆、装备、专业人员,加大应急通信保障培训演练力度,提升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应急处置、技术支援等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各通信运营商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提高应急科技装备能力

35.加大应急技术推广。鼓励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计划。加大城市应急感知、化工企业全风险评价与应急救援、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智能检测、矿山防治水、火场应急封堵隔离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煤炭发展中心、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6.提升应急装备保障能力。聚焦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为矿山救援、地震救援、火灾处置、防洪防涝、减灾救灾、污染清理、环境监测、医疗救护、防护用品等领域应急装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先进适用应急装备配备,逐步提升应急、地震、消防、公安、动物疫情、防汛抗旱、生态环境监测等行业领域装备水平。(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7.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重点发展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消防、生命线工程等行业领域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检验检测等应急技术服务,加强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改革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建立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制度。积极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2022年年底前在高危行业领域和危险性较大的粉尘防爆、涉氨制冷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消防救援大队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高基层基础应急保障能力

38.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山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山东省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法规。开展全市执法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牵头,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9.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宣传贯彻。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应急管理特色的政务新媒体品牌。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建设面向公众的应急科普、安全体验场馆和综合性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市融媒体中心、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0.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深化镇街区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市应急管理局负责)

41.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按照“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的总体要求,结合应急指挥平台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机构应急信息化建设,加快新技术更新换代,推动应急管理信息资源集聚应用。(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各镇街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调度督导检查,加快规划实施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相关解读:关于肥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肥政办字〔2021〕31号)的解读

 

 

 

 


信息来源:肥城市人民政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