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肥城市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两菜一粮”种植优势,蔬菜种植业呈现稳定发展趋势。肥城市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设施农业和加强技术指导,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下是2024年度蔬菜生产情况的详细分析。
一、肥城市2024年度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2024年肥城市蔬菜及食用菌的播种面积达到34.14万亩,较上年增长3.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1,21.9万吨,增长2.93%。肥城市蔬菜种植以“两菜一粮”模式为主,主产大白菜和马铃薯,2024年肥城市大白菜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9万亩和12.9万亩,共计占肥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的69.7%。
从细分品类来看:
(一)叶菜类:播种面积达到2.28万亩,增长7.83%;产量为5.95万吨,增长7.50%;单产为2,614.19公斤/亩,略降0.30%。其中,菠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显著,但单产略有下降。
(二)白菜类:播种面积达到11.18万亩,增长1.68%;产量为55.29万吨,增长2.82%;单产为4,944.95公斤/亩,增长1.12%。大白菜作为主要品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稳步提升。
(三)根茎类:播种面积达到14.15万亩,增长3.41%;产量为45.80万吨,增长0.92%;单产为3,238.04公斤/亩,下降2.41%。马铃薯作为主要品类,播种面积增加但单产下降,主要原因是调整种植模式,增加2、3月份早产马铃薯的种植比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早产马铃薯较5月份成熟的马铃薯产量较低。
(四)茄果类:播种面积达到0.48万亩,增长8.17%;产量为1.52万吨,增长10.69%;单产为3,162.23公斤/亩,增长2.33%。其中,西红柿单产增长显著,达到4,015.97公斤/亩。
二、肥城市蔬菜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蔬菜较少,露天蔬菜多。高附加值蔬菜少,对产值支撑不足。目前肥城市的蔬菜种植以露天蔬菜为主,设施蔬菜占比较低。露天蔬菜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且高附加值蔬菜(如茄果类、食用菌等)种植规模较小,未能充分发挥其对产值的支撑作用。
(二)种植结构单一,品类分布不均衡。肥城市蔬菜种植结构仍以传统品类为主,如白菜类、根茎类等,而高附加值品类(如茄果类、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较低。这种结构单一的局面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单产水平波动较大,技术推广不足。部分蔬菜品类的单产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如根茎类、水生菜类等,与种植技术推广不足、土壤肥力下降或病虫害防治不力有关。此外,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导致生产效率提升缓慢。
三、下一步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设施蔬菜推广力度,提升高附加值蔬菜种植比例。政府应加大对设施蔬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户建设温室大棚,推广高附加值蔬菜(如茄果类、食用菌等)的种植技术。同时,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二)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品类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对传统品类的过度依赖,增加高附加值品类的种植比例。例如,扩大茄果类、食用菌等品类的种植规模,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单产水平。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推广高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和土壤改良措施。同时,引入优质品种和先进设备,提升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下一步,肥城市将继续提高蔬菜种植关注度,进一步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蔬菜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