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共体建设主要目标
全面总结我市前期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明确具体建设任务。
2024年9月前,实质启动。
到2025年,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全面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到2027年,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整合优化,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二、医共体建设主要内容
深化医共体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借鉴外地成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成立肥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肥城市县域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
二是压实责任,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制定政府办医、内部运行、外部监管三张清单,制定完善具体建设细则和配套支持政策。
健全完善县域医共体架构。
一是组建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医共体总医院;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牵头医院、市中医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功能定位,以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为居民提供一体化防治管康养服务。
优化内部决策和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市人民医院院长和市中医医院院长分别兼任总医院院长。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兼任其所在医共体总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依托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现有科室,统筹成员单位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等管理中心。
强化县域医共体整体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加快牵头医院能力建设、乡村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四个方面内容。主要是围绕健康全程管、卫生有保障、医疗高水平,探索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监测评价。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重点强化群众满意度导向。科学制定监测指标方面,定期分析研判县域内住院患者占比、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医保基金支出比例、居民年住院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等相关指标,更好的发挥预警纠偏和目标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