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防洪减灾能力持续增强。尚庄炉水库增容、漕浊河三岔口至辛庄段防洪治理工程竣工投用,罗林、罗汉崖等3座水库防渗提升项目如期治理完成,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高效推进,汇河新城至仪阳段防洪治理工程、群将湖水库扩容工程等防洪工程开工建设。
(二)节约集约用水成效明显。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持续开展水效能效“领跑者”培育,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三)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有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完成30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完成10处矿山修复治理,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平方公里,土壤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潮泉镇被评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持续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城市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完成58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完成全市859个排污口集中整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打好蓝天保卫战,2023年我市空气质量PM2.5改善率居泰安首位。石横特钢成为我市首个环保A级绩效企业。
(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储国能300MW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绿色工厂分别达到6家、7家、8家。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79家,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达到57家。
(六)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传承。开展朝阳洞石刻造像等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创作《桃花源》等桃文化主题“三部曲”,肥城桃木雕刻实践基地被命名为全省非遗传教育实践基地。累计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800多场次、“五为”志愿服务活动2.4万余场次。策划实施北部环山旅游路、牛山至孙伯旅游路、大汶河文化旅游风景道,全面改善旅游环境。
二、2024年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出台我市先行区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先行区建设重大任务、重点项目清单,清单化、图表化、责任化推进。
二是构筑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提升大汶河系统治理、汇河防洪能力。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开展范庄水库、项庄水库等12座到期水库安全鉴定。
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2.24亿立方米以内。新建汶阳田灌区等农业节水工程。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进企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做好城镇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创新水权交易举措,深度推进节水控水。
四是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加大废弃矿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平方公里。统筹推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五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六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做好黄河文化与桃文化、君子文化、商圣文化、汶阳田文化结合文章,拓展黄河文化外延,充分挖掘阐发时代价值、现实意义。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力争推出1-2部精品舞台艺术作品。实施一批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不断提升“中国桃都美好肥城”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