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客户端:肥城:一座湿地公园幸福一座城
发布日期:2024-04-24         信息来源: 肥城市人民政府

行走国家湿地公园——肥城康王河国家湿地公园,抬头蓝天白云、俯首小桥流水,信步闲庭,心旷神怡。“我喜欢在湿地公园里散步,这两年肥城的空气变得更新鲜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活在这里有种满满的幸福感。”市民于文娟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肥城市以坚定的政治站位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市,创建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康王河国家湿地公园,就是肥城厚重生态文明底色的有力见证。

康王河是肥城人民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流经7个镇街49个村,全长43.2公里,流域面积680平方公里,承载全市80%的GDP,在石横镇境内与汇河交汇形成康汇河,经平阴、东平两县流入大汶河、东平湖,最终汇入黄河,年排水量4000多万吨。

康王河里一滴水,滴滴关乎大战略。近年来,肥城市坚决扛起政治担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多渠道投入各类资金6.35亿元,实施了康王河湿地保护修复和河道治理、防洪疏浚、公园建设等工程。2019年12月,康王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坚持党政主抓,肥城站位坚定。市委、市政府扛牢主体责任,建立‘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国家《湿地保护法》,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战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取对上争取、市场运作、国企参与三方发力,解决资金投入难题;国土、住建、环保、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切实做到还‘碧水、蓝天、净土’于人民。

坚持规划引领。聘请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编制《康王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水系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一体推进。坚持严控源头。对位于康王河上游的阿斯德化工公司、化肥厂、磷铵厂3家化工企业实施退城进园、整体搬迁,对城区实施雨污分流,建设了日处理水各4万吨的康龙、中节能、康汇污水处理厂3处和日处理水6万吨的再生水厂1处,实施了“引黄济肥、引汶入城”工程,打出了一套减污净水的“组合拳”,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和Ⅲ类水体,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坚持系统治理。推进康王河上中下游、左右两岸全域治理,实施“河贯东西”工程,抓好清淤、筑坝、建桥、绿化、修路“五大工程”,开发水、岸、滩,打造堤、路、景,生态修复河道21公里、表流湿地800亩,实现了“水清、岸绿、路畅、景美”,昔日的臭水沟、排污河成为市民出行游玩和亲水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据了解,肥城市康王河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极大增强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区域内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和食物供应,湿地范围内有维管束植物129种、脊椎动物21目44科108种,其中鸟类78种、国家级二级保护鸟类8种。

一河碧水入黄河,大美肥城有担当。康王河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净化水质,实现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统筹”。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面积达到49.9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城镇化率68.5%,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擦亮了旅游名片,康王河湿地公园与北部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十万亩桃园相接,构成了山、水、桃“三园一线”的生态旅游观光带。提升了防洪能力,通过河道疏浚治理,排水泄洪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二十年一遇标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肥城市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近年来,先后投资16.8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实施省级和泰安市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171.36亿元。其中,投资6.38亿元的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建成后最大蓄水量达到4520万立方米,每年能灌溉周边12.1万亩农田。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何伟立 张敏 报道)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