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春日“颜值”生“产值”——山东肥城发展“赏花经济”见闻
发布日期:2024-04-23         信息来源: 肥城市人民政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花源景区,数千亩桃林枝头点点飞红,一簇簇桃花迎风吐蕊,浸染山谷。肥城市第二十三届桃花节正在这里举行。

肥城地处泰山西麓,桃树栽培历史悠久,肥城桃在明朝成为皇室贡品,被誉为“群桃之冠”。当地10万多亩桃园,不光在夏秋乃至冬季都产出鲜嫩多汁的人间美味,春天群花竞放更是一道不可错过的极致风景。

桃花,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如爱情、友情、家国情,为后人传诵并以此寄托心境。春天到来,桃花盛开之处自然成了人们寻访之地,游客们呼朋引伴,赏景抒情。

刘台村桃花源景区里的桃花。新华社记者吴飞座 摄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刘台村桃花源景区一隅,来自泰山学院的几名女大学生在拍照打卡,人面与桃花相互映照。一名女生说,看到漫山热烈开放的桃花,和春天来一场约会,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今年是肥城桃花节举办的第23个年头。2002年,刘台村在肥城率先搞起桃花旅游,承办了第一届肥城桃花节。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说:“村里土地大部分是丘陵山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桃树。”

那时的桃树品种单一,桃子集中在8月底至9月初成熟。“桃农只挣不到半个月的钱,于是我们增加桃树品种,还合计着办节会搞旅游,既额外增加一份收入,也能扩大刘台桃子的知名度。”刘学军说,第一年办桃花节吸引了几千名游客,后来桃花节名气越来越大,今年仅清明节假期就吸引游客10多万人。

随着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肥城桃花节不再是单一的赏花观景活动。从枝头一朵桃花出发,肥城不断做大“赏花经济”,探索“赏花+乡村游”“赏花+美食”“赏花+文化”等融合发展路子。

刘台村桃花源景区里的桃花。新华社记者吴飞座 摄

今年的肥城桃花节将踏青赏花与体验国潮结合,推出了桃元素国潮市集、花神巡游、非遗手作等沉浸式国潮活动。此外,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桃都音乐节、“十里桃花”桃花谷古装游园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场景。

在“桃宝”市集国风手作体验区,古风饰品、传统非遗、古法手作琳琅满目,有着千年历史的桃木工艺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商户魏传春表示,外地游客对桃木工艺品很感兴趣,一天能卖1000多元。

观桃林花海、游美丽乡村、品传统文化、赏非遗技艺……如今的肥城桃花节已经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大舞台。据肥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步文介绍,桃花节还带着肥城抢先机、争开局、拼经济的决心,让美丽生态“颜值”转化为强劲的经济“产值”。

春季赏花、三季品桃,桃花行将谢幕,但“桃花经济”永不凋零。肥城桃简称“肥桃”,近年来,肥城加强对肥桃品种的保护培优,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2023年,肥桃年产量达25万吨,品牌价值超过40亿元。

在清代,地方官吏以肥桃作为进京贡品,他们为了低成本拿到肥桃,借故查封丰产的桃园,不准桃农售卖给他人,有的肥桃会被他们占为己有,分文不给,一度让桃农认为“种桃得祸”。

新城街道西尚村的桃花美景。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摄

“现在是‘种桃得福’。我们把每棵桃树的产量控制在150个桃子左右,一个桃卖10多块钱,收益很可观。”新城街道西尚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国说,西尚村的肥桃远近闻名,通往西尚村长约13公里的公路两侧全是桃园,近些年通过拓品种、调结构,让肥桃呈现不止一种甜。

肥城的桃树全身是宝,花可赏、桃可品、木可雕。肥城桃木雕刻民俗历史悠久,当地从小桃木中雕出了大产业。目前,肥城桃木雕刻工艺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在全国各级手工艺大赛或博览会上斩金夺银。

赏心悦目的桃花、肥美多汁的桃子、技艺精湛的桃木雕,肥城的一花、一果、一木,拉长了“赏花经济”链条,延长了“花期”。记者采访了解到,肥城打通一二三产业,构建起产业、文化、生态齐振兴的特色农文旅产业集群,实现从“花开一季”到“四季常开”。(记者王念、陈国峰)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