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城市上下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全力以赴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增强。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三季度,肥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9.0亿元、增长6.1%,总量和增速均列各县市区第一位,总量占泰安26.8%、增速高于泰安0.4个百分点,稳定增长,保持优势。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亿元、增速3.7%。从各类农产品产量看,全市蔬菜产量达到76.7万吨、增长2.3%。实现农业产值87.1亿元、增速3.3%。全市畜牧生产总体平稳向好,生猪存栏14.8万头、出栏20.7万头,牛存栏2.3万头、出栏0.6万头,羊存栏7.5万只、出栏8.8万只,肉禽存栏506万只,出栏1644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1.9万吨、7.3万吨。实现牧业产值23.2亿元、增速2.1%。
(二)工业经济稳定运行。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泰安平均0.1个百分点,列各县市区第2位。32个在统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50%。增加值排名前十的主导行业中,有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行业,分别拉动增加值增速3.1、2.3和1.5个百分点。上报营业收入536.5亿元,同比下降0.97%,营收过亿元企业达到59家;利润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2.4%。
(三)投资运行总体良好。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高于泰安平均2.4个百分点,列各县市区第1位。从三次产业来看,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53:44调整为3:55:42,第二产业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从投资结构来看,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3.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2%,占全部投资的80.4%,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7%,占全部投资的15.2%,较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同比增长16.6%,占全部投资的69.3%,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
(四)建筑业保持稳定优势。1-9月,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8.3%,高于泰安平均 0.2个百分点,列各县市区第1位。全市完成建筑业外出施工产值同比增长3.4%;建筑业新签合同额855亿元,同比增长8.8%。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2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高于泰安平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降幅逐步收窄,列各县市区第5位。
(五)市场消费稳定增长。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列各县市区第4位。从限额以上单位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增长14.2%。批发、零售业1-9月份销售额分别增长8.5%、14.3%,高于泰安平均2个、1.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全年营业额分别增长5.5%和15.8%,低于泰安平均5.4个、1.2个百分点。
(六)服务业增势较好。1-8月份,7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1.1%,高于泰安8.9个百分点,居县市区第2位。10个规上服务业行业门类中,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6个行业增幅超过10%。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4%,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收入增长7.0个百分点。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从GDP增速看,与上半年和一季度相比,前三季度全国、全省、泰安GDP的增速持续回落,我市GDP总量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较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34项核算基础指标中,14个指标增速较上半年呈现不同程度回落。具体来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建安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半年回落0.4、1.2、0.3、0.2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7个核算行业中有5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回落,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居民服务业分别回落13.3个、10.3个、9.5个、8个、0.7个百分点。
(二)GDP核算指标短板依然存在。可与泰安对比的34个基础核算指标中,有15个指标低于泰安平均水平。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低于泰安平均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长3.7%,低于泰安0.3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装卸搬运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4.6%,分别低于泰安20.7个、11.4个百分点。金融业指标中,保费收入现价增长2.9%,低于泰安1.7个百分点。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速4.6%,低于泰安13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运营仍然承压。1-9月份,288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下降4.2%、营收同比下降0.97%,产值下降的企业有143家、营收下降的企业150家、利润下降的企业146家。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成本费用压力不减、资金周转天数增加等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质态仍处低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同比增长2.7%,增速高于营业收入3.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资产总计的比重为14.1%,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狠抓经济运行监测。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紧盯经济运行的关键节点,持续强化运行调度,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指标、重点板块的跟踪监测及分析预警,全面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着力巩固优势指标,针对性提升弱势指标,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细化有效举措、狠抓推进落实,全力以赴巩固回升向好态势。
(二)狠抓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监测,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生产的关键问题;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小升规”“个转企”企业尽快入规纳统,推动增量重点项目尽早建成投运、达产达效;抓好市场开拓助企服务,深入调研分析企业需求,结合全市主导产业特点,督促镇街区组织专属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快推动企业设备更新。
(三)狠抓项目招引建设。加快引进强链补链延链、爆发力强的科技型项目,推动产业聚链成群、规模发展;持续跟踪国家政策走向,争取国家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资金支出,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攻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所有的项目、土地进行起底排查,下大力气淘汰一批“批而不建”、“批大建小”、“久建不产”、“产而没效”的项目,用好园区的每一寸土地、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彻底解决园区因无地而引不进项目的困境,有效吸纳一批“高、新、特、精”项目尽快落地园区,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狠抓消费提质增效。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推动汽车、家居、家电、家装等更新换新;持续开展“焕新惠民”系列促销活动,对消费者购买家电家具进行补贴;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进一步带动网络零售额和市场主体增长;加大“四季消费、全民乐购”活动力度,不断刺激消费活力;加快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带动“景区经济”做大做强,推动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