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中级经济师 武丽宁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介绍
省委、省政府批准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山东省制定的首个以黄河战略为主题的重大区域战略。肥城市作为泰安建设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到先行区建设事关全省和泰安市改革发展大局,事关肥城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泰安市工作部署,肥城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推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
二、方案主要框架
《工作方案》共分5章,分别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任务落地落实。
其中,主要目标明确“到2025年,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30年,先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为建设先行区明确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
三、肥城建设先行区的坚实基础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肥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7.3%,较往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群众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生态修复治理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投资16.8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实施省、泰安市黄河战略重点项目51个,解决生态环保、防洪减灾、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的问题80余个。成功创建了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孙伯、潮泉先后入选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是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数转智改、绿色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石横特钢顺利通过环保A级绩效审核,获评全国钢铁绿色发展优秀企业。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肥城市成功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市。
四、《方案》中生态保护修复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严守省政府批复的《肥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底线”“红线”和“边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不断强化水源地、湿地、森林等自然保护地的监管、保护和修复力度,严格区域资源开发、城镇布局建设、重大项目审批,确保线内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规划引领,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河道、采煤塌陷地、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建立全市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工作台账,严格按照矿山修复方案和标准规定实施治理,坚决杜绝“重开发、轻保护”“借修复之名,行开发之实”等现象发生。同时,深入开展砂石资源盗采整治专项行动,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盗采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方案》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三个方向
一是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泰安市明确要求切实提高黄河下游防洪能力,肥城市依据自身实际状况,以积极的态度,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加快落实大汶河砖舍拦河闸、群将湖水库扩容等8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市防汛抗洪能力。在节水方面,实施了汶阳田灌区、安孙灌区等中型灌区的建设和节水改造,减少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降低了供水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长期成本。
二是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建好练好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实施城区排水管网排查更新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排查治理城市排水系统、易积水地段存在的隐患问题,科学高效推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六、围绕泰安市《方案》,肥城市的创新性举措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肥城在用好各行业领域科创中心、研究中心的同时,创新性引进国外优秀院士团队,并加大与名校名企等大平台引进力度,与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互访活动40余场,在肥城锂电的优势资源基础上,推进泰安市锂电新材料绿色循环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
二是深挖文化时代价值。肥城市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在文化领域积极探索、深度耕耘,创造性地推进一系列文化精品创作与文化活动开展工作。肥城市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系统性梳理与传承,《肥城通史》的编修工作正式启动,深入挖掘肥城的历史脉络、人文风情、社会变迁等内容,力求编纂出一部全面、准确、详实的地方历史典籍。持续打磨小戏《非遗工坊》,文化故事读本《钟灵毓秀话肥城》即将出版发行,多次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文化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相关文件:肥城市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