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在雨天翻开一本好书,沉浸到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对于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的居民张女士来说,是生活中最大的惬意。如今,她只需要走出家门再行走不到100米的距离,就能在社区图书馆中尽情徜徉,乐享书香时光。
近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聚力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体系,打造“书香肥城”。2018年以来,肥城市逐步理清“创新一种模式、抓住两个关键、突出三项服务、聚焦四大目标”的工作思路,在全省首创“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文化企业运营”的“三位一体”社区图书馆建设新模式。如今,肥城市已在城市社区建成14家社区图书馆,惠及11.8万户近30万居民,城市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创新“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一举多得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城市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多,肥城市城区的1家市图书馆和1家新华书店已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为全面打通服务群众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肥城市探索出“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文化企业运营”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新模式,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共建群众家门口的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政府购买服务”指的是由财政部门按照社区居民每户每年30元的标准拨付资金,作为居民的图书借阅费,并为每户居民发放一张借书卡,让居民免费借阅图书。“社区提供场所”指的是由城市社区提供社区服务中心附近、便民利民的公共用房作为图书馆建设场所,并承担水电暖网等费用。“文化企业运营”指的是由市内最大的文化企业新华书店负责运营管理,充分发挥新华书店图书资源丰富、经营管理规范等优势。
“这种模式既能有效解决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建设社区图书馆的资金难题,又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还能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这种模式还让社区进一步完善了阅读文化场所,为服务社区居民阅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一举多得。”肥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正表示。
注重建设品质,为群众提供舒适体验
步入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图书馆,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惬意。该图书馆设计庄重大气,墙体书架、立体书柜科学布局,党建、文学、青少年等专栏一目了然;装修温馨舒适,休闲阅读区、少儿阅读区合理划分,避免相互影响。刘阿姨和她的孙子是河西社区图书馆的常客。在图书馆里,刘阿姨看书,读一年级的孙子写作业,俩人经常在馆内度过假期时光。“这里环境好,很安静,孙子写作业写累了就让他看看绘本,培养他爱读书的习惯。”刘阿姨说,社区图书馆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出门走几分钟就能到达。
据了解,肥城市在建设社区图书馆时,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明确要求图书馆的选址必须是沿街一楼,方便群众出入,而且要靠近社区服务中心。如果没有自有公共用房,社区可以灵活协调利用区域内位置合适的机关单位公务用房。距离社区服务中心50米处、肥城市总工会的一处房产是建设社区图书馆的绝佳地点。为促进社区图书馆顺利落户,肥城市算好“民生账”,终止了与酒店的房产租赁合同,建设了450平方米的河西社区图书馆,为周边群众打造了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
此外,肥城市社区图书馆还借助新华书店图书资源丰富等优势,上架了2018年以后发行的新版图书,图书年更新率达35%以上。目前,肥城市社区图书馆共上架图书145612册,总价值达456万元。在图书选择方面,社区图书馆充分考虑社区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精选了党建理论、青少年读物、中外文学、哲学励志、传统文化等各类经典图书。在日常管理方面,社区图书馆内安装了自主借阅系统,群众可享受“一馆发卡各馆通行、一卡借阅各馆归还、一馆藏书各馆共享”的优质服务;安排3名图书管理人员,经严格培训后上岗。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为8时30分至21时,假期延长至22时,全年无休。
传播新思想,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
在河西社区图书馆的一角,“学习强国”书籍专区引人注目,《大国复兴》《责任担当》等一系列关于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的书籍整齐摆放,不少读书爱好者在此驻足阅读。
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各个社区图书馆在最显著的位置设立党政专栏,随时配置各类最新党政读物,党政读物数量占图书总量的30%以上,同时,配备电子屏等视频宣传设备,不定时播放时政要闻、政策法规等内容。
以社区图书馆为阵地,肥城市根据时间节点,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党的二十大、党史学习教育、全民阅读、文明城市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目前,该市已累计开展“六一”专题、青少年专题、亲子阅读、四德教育、传统文化等活动580期,举办书目推荐、阅读分享、经典吟诵、读书交流等活动860场次,组织理论宣讲、家风传承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60场。社区图书馆已成为群众身边传播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弘扬新风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公益“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