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这十年·肥城丨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2名、全省第1
发布日期:2022-09-29 信息来源: 肥城市人民政府
9月28日上午,中共肥城市委“泰安这十年·肥城”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展延安说,一直以来,肥城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树牢“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去年,肥城市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2名、全省第1名,在泰安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位列第1位。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肥城市设立审批服务大厅,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划入19个部门的215项权力事项,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实施“1545”企业开办、“大综窗1+X”服务模式,持续深化“一业一证”“证照通办”“简易注销”改革,参与制定山东省《“企业开办”工作指引》,成为国内第一个规范企业开办流程标准。目前,肥城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6345家,是10年前的1.9倍。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行“带方案出让用地”“拿地即开工”审批,落实“绿卡”、全程代办等制度,工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开展省会经济圈“全域通办”“跨省通办”,大力推进“市镇通办”,实现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进互联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三端融合”,全面实行“一网通办”、“掌上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6%、全程网办率达99%。
打造助企惠企的政策环境。坚持“免申即享”,开启惠企政策“直通车”,积极主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认真梳理国务院稳住经济33项政策措施、19项接续政策措施,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四批政策清单,将政策“大礼包”快速送到企业“家门口”,让企业“实打实”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肥城市共兑现各类减税降费政策11.4亿元。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321X”产业格局,出台工业经济“金十条”,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科技创新、上市挂牌步伐。比如,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通过贷款实施的再给予1.5%贴息补助;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对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全额补助等等,收到了显著效果。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共梳理各类问题112条,均全部予以解决。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全国一张清单”要求,清单之外依法平等进入,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开展司法护航行动,组织优秀律师团队,举办公益“企业法律讲座”,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施企业“宁静日”制度,除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外,任何部门单位未经报备不得擅自到企业执法检查,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工程招投标行为,推出“不见面”投标、远程开标,在泰安市率先实现全领域、全类别、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获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联合激励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信易贷”授信额度超过100亿元,近12个月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第33位。
打造尊商重商的人文环境。坦荡真诚对待企业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经济工作会邀请突出贡献企业家在主席台就坐,连续五年举办建安业颁奖典礼,优先推荐优秀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成立企业家联合会、活力肥城商学院,实施“企业家赋能”行动,开辟优秀企业家绿色服务通道,在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面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挖掘“君子文化”,倡导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精神,鼓励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为成功者喝彩、为失败者鼓劲,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全过程服务机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越来越多的客商来肥兴业、建功立业。华电、中节能、北京首农、信发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知名民企落户肥城。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肥城市将持续对标国内最优标准,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用时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展延安表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宋明志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