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肥城六中9月份大教研活动记录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9.14 | 地点 | 录播室 | 包组领导签字 | 冯彬 |
参加人员 | 应参加39人,实际参加39人 未参加人员:0 | ||||||
教研主题 | 新老高三对接 | ||||||
教研 内容 要点 | 1、高三年级李文中老师执教《思辨性阅读任务群复习》观摩课 2、2021届教师代表许小健老师作高考阅卷报告 阅卷启示:(1)立意为王(2)结构为翼(3)积累为基 教学建议:(1)注重素材的消化吸收(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3)强化思辨能力训练 3、2021届备课组长梁敏老师就上届高三复习备考做报告 (1)注重研究,明确方向,顺应高考变化 (2)注重合作,抱团作战,依靠集体力量 (3)注重统筹,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 (4)复习定位准确,合理制定各阶段策略 4、2022届备课组长王长宏老师做《高三一轮复习策略》报告 (1)按照分工编制复习学案,内容主要包括必备知识、情境探究和限时训练三部分,其中知识复习注重对重点课文的整合,以挖空练习、重点句子翻译、情境默写和限时训练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尽量做到系统全面,不留死角。情境探究是选取本单元三至四个重难点或考点设置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复习知识、强化能力、发现缺漏、及时补救。 (2)继续加强学生规范意识和习惯养成的培养,按照考试的标准狠抓学生规范,如书写的规范,主观题答题步骤、序号作答、学科术语使用的规范等,尤其注意强化定时、独立做题和读书读题随手圈画关键信息的习惯。 (3)重视学案、作业的批改,增强教学及讲评的针对性。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反馈,有督促,有整改。 (4)要求学生把学案、试题整理成册,便于巩固复习;回扣典型题目本。 | ||||||
教研反思 | 1、课堂导学问题的指向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提高; 2、学案与教辅使用还需合理搭配取舍; 3、复习课、讲评课、训练课课堂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打磨、提升; 4、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内驱力不足,学习习惯、规范意识差、课堂效率低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
2021年肥城六中10月份大教研活动记录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10.20 | 地点 | 复旦二楼会议室 | 包组领导 签字 | 冯彬 |
参加人员 | 应参加39人,实际参加39人。 未参加人员:0 | ||||||
教研主题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 2022年高考备考研讨会 | ||||||
教研 内容 要点 | 一、集中观看视频《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考点分析与2022年备考建议》---济南市教育科学院 万福成 现代文阅读Ⅰ分析: 总体分析:现代文阅读Ⅰ实际上是过去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综合。在分值上,过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分别为9分和12分,合计21分,在新高考全国卷中为19分,与过去高考全国卷相比分值有所下降。在考察形式上,将两者综合起来考察,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现代文阅读Ⅰ考察特点 现代文阅读Ⅰ考察的灵活性增强。尤其是第5题,给出他人见解,然后让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题目灵活性更强,开放性也更强。对考生来说,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够得出独到性见解。这很大程度上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把握。例如第4题,让学生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这样的题目显然是在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把握,突出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第3题,考察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学生从原文中是不能够直接得出结论的,需要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分析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考察形式与过去的高考全国卷相比是一个大的创新。 ★现代文阅读Ⅱ考察特点 ★现代文阅读Ⅱ考察特点 现代文阅读Ⅱ在考察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较为全面。对于文本内容、文本艺术特色、写作手法以及文学作品艺术形象都做了全面的考察,能够最大程度的考察学生对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平稳过渡,具有明显的延续性。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考察形式以及设问形式上,均延续了过去高考全国卷的风格。体现了新旧高考之间的一个平稳过渡。 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对文本有一个充分的理解,需要去仔细地研读,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有深刻见解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考察特点 文言文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问答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深入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学生的要求有很明显的一个提高。 具有继承性。与过去的高考全国卷相比,除了增加了一道问答题之外,其他内容均延续过去的考察形式,这体现了新旧高考之间的一个继承性。 考察体裁上有所创新,过去旧高考考察的内容大都是人物传记。但在新高考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创新性。这也要求学生在后续的复习之中不能仅仅只关注人物传记,还要关注其他体裁的文章。 ★古代诗文阅读考察特点 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无论从考察形式上,还是文章体裁以及选文上,都是对于过去全国卷的一个延续。这也体现了新旧高考之间的延续性与过渡性。 着重把握思想情感。在考察的过程中,无不指向文章的思想感情。诗歌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这也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名篇名句默写分析: 总体分析: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初中和高中的名篇名句。在新高考中,考察的内容与过去相比,难度有所增加。避开了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些内容,考察了同学们可能不太常见的内容。这也要求同学么在复习要将必背古诗词多加复习,不要有所疏漏,每一篇都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考察特点分析: 考察更加注重情境性。与过去全国卷相比,两部分内容均给出了一段材料。学生在材料情境下完成作答。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功底,也更能考察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量增大。过去,高考全国卷只有一段材料,现在增加至两段材料,学生需要阅读的内容增加。因此,在后面的复习中,学生需要训练自己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考察;打破了过去考察语句补写的形式,增加了材料情境,这都体现了新高考在题型上的一大创新。 作文考察特点分析: 本次考察的是新材料作文。 关注学生的家国情怀。作文材料给出的是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表面是在说体育,实际上还是暗含国家大义。学生需要把这一内容与国家结合起来,这样的立意才能够显得更加的深刻。 更加注重立意的广度和深度。这样一篇材料作文出来。可以立意的方向有很多。但是如何立意才能具有广度和深度,是每一位同学需要关注的。 更加强调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青年人承担着复兴民族大任的重要使命,高考作文的命题也更加强调这一点,体现了高考是为射虎已足以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特点,具有育人功能。 2022年高考备考建议: 1.关注时政热点 2.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3.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 4.重视纠错和总结 5.坚持练字、练笔 6.坚持课外阅读
二、荣校长关于大教研活动提意见: 1、明确语文学科价值,增强做高中语文学科教师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得语文者得高考;决胜高考,打赢语文第一战至关重要。宁阳县排名985名的学生,2017高考取得泰安市文科第一名,山东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该生语文得分138分。我市高考前10名近年语文均分122分,前15名均分120分。录取清北,必须125分,甚至130分以上,为总分做出特殊贡献。 2、积淀传承学科优势,提升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的品牌化和特色化 ·大语文教学,肥城乃至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的样板模式 ·高中抓大阅读,抓得、早抓得准,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 语文学科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两级教研室充分认可 ·在学校全学科中,语文名师和骨干力量,比较突出 3、借助推进阅读渠道,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努力打造书香浸润校园 ·课前5分钟分组或者集体展示:话题演讲、联想表达、主题思维、经典推荐 ·学生或者教师大讲堂(学校或年级层面) ·读书体会交流 ·演讲比赛、诗词国学大赛、作文大赛 (可以组织小范围如班级中的书法比赛) 4、把握高考方向,研透课程标准,增强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高考研究:人人研究高考、骨干洞悉高考:教师熟悉高考命题方向、考查方式,具体题目能做到如数家珍。 课标研究:对学科素养四个一级指标,要具体分解培养途径,尤其是每单元(单元化教学要求)、每节课,怎样体现素养培养?备课中要设计清楚。 课堂研究:落实“深度学习、思维拓展”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实现由教师讲到学生动的转变,实现“由教师勤奋学生懒惰,向教师有意识的懒惰和学生不得不的勤奋”过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 自主建构、自主(有主题、有目的、有任务、有界限地)阅读、自主训练、自主写文章做修改,自主反思。 突出重点:阅读与写作;思考与表述;教材与拓展(知识面) 注意细节:字体规范;力避错别字;字斟句酌多推敲,每推敲一次,就升华一次。 | ||||||
教研反思 | 加强大学科组教研,发扬各个年级备课组的优点,实现资源共享,合力共为。学科组在课标研讨、学案制作、高考试题研究、课型标准打造、高效课堂研讨等方面加强研究,切实发挥三个年级学科组的综合实力,打联合战、组团战,实现“1+1+1>3”的团队效果。
|
2021年肥城六中11月份大教研活动记录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11.02 | 地点 | 科技楼会议室 | 包组领导签字 | 冯彬 |
参加人员 | 应参加39人,实际参加39人。 未参加人员:0 | ||||||
教研主题 | 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复习备考 | ||||||
教研 内容 要点 |
2021年11月2号下午2:30,肥城六中语文学科第三次大教研在科技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李加亮校长主持,冯彬书记讲话。 冯书记首先传达了荣校长对于语文学科组发展的几点指示: 一、明确语文学科价值,增强做高中语文学科教师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二、积淀传承学科优势,提升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的品牌化和特色化 三、借助推进阅读渠道,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努力打造书香浸润校园 四、把握高考方向,研透课程标准,增强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冯书记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大教研”为什么研””研什么””怎么研”三个角度进行发言。他指出,开展学科大教研的背景有两点,第一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大背景,第二点是我校新班子上任之后在全校范围大力推行“深度学习、思维拓展”的教学理念。关于“研什么”,他指出,要研课标、研教材、研高考、研学生,一句话,就是要紧紧落实市教体局赵局长提出的“听说读写赏析思辨”八个字。关于“怎么研”,冯书记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人人发言、充分交流。 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了“思辨教学阅读与表达”的培训视频。视频由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陈兴才老师主讲。陈兴才老师的报告以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在阅读与表达当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会老师深受启发。 教研活动第三部分由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长宏老师做“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备考”专题汇报。汇报共分六部分。分别为:一、2021年高考为什么高分这么少?二、语文平均分为什么这么低?三、新高考新在哪里?四、新教材新在哪里?五、新课标新在哪里?六、怎样备考? 对于当下教学,王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无情境不教学 2.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4、教学组织方式做出改进:文本为纲——知识为纲——行为训练为纲——素养为纲 5、相信学生,学会放手,不做知识的搬运工。
| ||||||
教研反思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三个设计。“一个原则”,即“一致性”教学设计原则,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设计角度要求“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各要素的连贯一致。“三个设计”,即情境设计、任务设计、活动设计,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了解、课堂的驾驭、素养的提升都体现在三个设计里。 |
2021年肥城六中12月份大教研活动记录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12.28 | 地点 | 录播室 | 包组领导签字 | 冯彬 |
参加人员 | 应参加39人,实际参加39人
| ||||||
教研主题 | 三课型立标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 ||||||
教研 内容 要点 | 1、集中观摩辛月老师的新授课《尽赏自然得清欢,一风一月无尽藏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赤壁赋 群文阅读》 刘丽文老师的复习课《革命浪潮中女性的成长和闪光——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 主题复习课》 李文中老师联考讲评课 2、荣校长、冯书记等校领导参加听评课,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与“从教到学”的实际转变,同时希望语文学科组尽快将不同课型打磨成熟在全校推广实施。 3、与会老师围绕“深度学习、思维拓展”和“让学生讲得更精彩”对三种课型进行了交流讨论,初步确立了三课型教学模式。 | ||||||
教研反思 |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学校改革已摆上重要的日程。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而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以要想学校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努力调整教学关系,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课堂为学堂,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