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聚焦工业化强市建设,聚力实施“君子英才”工程,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我们的青年人才政策主要有:
一、青年人才政策
(一)实施菁英计划。对有较强科学研究和创新潜能,能够成为学术或技术带头人发展潜力的青年专家学者,择优纳入“菁英汇聚计划”,给予最高30万元资助。对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再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二)发放生活补贴。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他普通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分别按照每人每月5000元、2500元、1300元、8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连补3年。对我市工业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再分别提高2000元、500元、200元。同时,对受邀来我市参加应聘求职、短期实习等人才交流活动的高校在校生,给予最高1500元一次性交通食宿补贴。设立“青年驿站”,为面试者提供3-5天免费住宿。
(三)强化创业扶持。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的大学生创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1.5万元。毕业5年内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租用经营场地创业,并且未享受场地租赁费用减免的,给予最高3000元/年的创业场所租赁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符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最高可申请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创办企业、民办非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以及各类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最高可申请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四)给予购房补助。对新引进并在我市企业初次就业或创业的40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以及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专科生,在我市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发放15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一次性购房补助。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我市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享受住房公积金额度上限2倍的购房贷款。
(五)鼓励举荐人才。鼓励企业、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举荐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按照实际支付费用,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或奖励。
承办科室:肥城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
联系电话:0538-3226758
二、技能人才政策
(一)高层次技能人才选拔
1、肥城市首席技师选拔。我市各级各类所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在一线岗位直接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员,符合选拔条件的自由职业者也可报名参加。
肥城市首席技师每届管理期4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享受津贴800元,每年经考核合格后,由肥城市人社局一次性发放9600元津贴。
2、突出贡献技师、技术能手。申报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需要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申报技术能手需要具备高级工(国家三级)以上职业资格,同时具备其他具体的业绩、成果和奖励要求。
肥城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和技术能手每年评审一次,每届被评选出的“肥城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管理期3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享受津贴500元,每年经考核合格肥城市人社局一次性发放6000元津贴,“肥城市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
1、“金蓝领”培训项目。围绕培训项目提升培训层次突出培训重点,紧扣我市产业体系之急需,把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作为质量年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了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重点依托我市技工院校、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开展培训。培训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技师20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培训单位补贴。
承办科室:肥城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
联系电话:0538-3234677
三、专业技术人才政策
(一)健全完善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
一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 10 年,工作业绩突出,经所在单位或县市区人社部门推荐,可直接申报参加工程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
二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 5 年或具备专科学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 8 年可直接申报参加工程技术中级职称评审。
(二)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2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助理工程师;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工程师;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高级工程师。
(三)建立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符合相应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可视同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无需另发或补发职称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职称、参加岗位竞聘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直接依据相应职业资格申报。
承办科室:肥城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联系电话:0538-3229725
202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