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商三电”服务新模式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发布日期:2022-06-28         信息来源: 肥城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肥城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泰安当排头、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先进”战略部署,聚焦“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打造“宜商三电”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服务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焦“用上电”,探索创新服务举措。一是全面推广“网上办电”。整合办电服务全流程信息,推进办电资料电子化传递, 17类用电业务实现“一网通办”。深化网上国网应用,组建7*24小时网格化服务团队,实行“业务线上申请、方案线上答复、验收线上开展、合同线上签订、服务线上评价”,实现“购电不见面、办电不出门”截至目前,我市各类线上办电渠道注册用户突破25万户,线上缴费率、办电率均达90%以上二是先行先试“零证办电”。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以省、市两级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实现营业执照、不动产证等11类电子证照信息实时获取,在泰安市率先试点高压用户“新装增容”“退预收电费”等6项业务“无证明”办理。今年以来,“刷脸办电”“零证办电”已累计服务用户237户三是贯通实践“一链办电”。打通供电业务与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接口,用户接入工程行政许可办理由供电营业窗口“一窗受理”、政务平台“同步推送”,实现项目规划、绿化、掘路等涉电行政审批“一链办理”。四是创新机制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全市五大产业链建设,建立项目用电全流程“专业链长制”,提前掌握肥城“锂电”产业园内企业发展动向,捕捉瑞福锂业项目电力供需缺口,于2020年投资1500万元延伸供电线路至用户红线,实现“电等企业、电等发展”。建立重点项目包保机制,形成三级供电服务包保体系,指派专人包保服务全市5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覆盖走访用户2轮次,预编供电方案34项,完成项目送电15项。

二、聚焦“用好电”,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多措并举夯实用电服务基础。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四进送服务”大走访落实“走访+回访”和“问需+保供”,精准掌握用户用电需求。施行“欠费不停供”服务举措,对本轮疫情期间巧山社区等8个封控小区全面暂停停电催费流程,保障居民“放心”用电。奋战7天完成肥城健康驿站、石横健康驿站等集中隔离点配套电网送电任务,减免高可靠性供电费112.5万元。大力推进“共享营业厅”建设,全市14个镇街供电营业厅全面上线“水电气暖”融合联办服务,泰安市域率先实现全覆盖。二是主动作为深化用电效能服务。常态开展“供电+能效”服务,跟踪服务全市112家企业综合用能需求,累计向用户提供用电设备免费预防性试验、能效诊断、节能咨询等综合能源服务234次。加快推进新型负荷控制系统建设,完成全市925户用户负荷摸排,编制形成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发放削峰需求响应补贴25.46万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建强电网推进能源转型全年计划落实电网投资1.16亿元,重点推进九顶(位于王庄镇输变电工程、林庄(位于安临站镇)110千伏送出工程等项目建设。服务新能源发展,配合做好压缩空气储能二期项目接入系统设计,积极汇报市发改局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试点,明确“整体备案”“储能配置”建设要求为全市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聚焦“不停电”,全面优化服务感知一是推行“零投资”接电。严格落实省级及以上园区和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投资到红线”政策保障全市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接入,2019以来,累计惠及全市39个重点项目及266家小微企业,为用户节约成本7500余万元。积极推动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纳入土地出让成本,进一步减低企业办电成本。二是推行“零感知”停电。加强无人机巡检、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配网故障感知与自愈能力,推广中压发电、旁路作业等不停电操作方法,实现电网检修零停电、用户用电零损失。建成我市核心区“预安排用户零停电”示范区,开展不停电作业236次,减少停电2.25万时户,不停电作业化率居全省前列。三是推行“零隐患”用电。针对市人民医院等6户重要用户,“一户一策”制定供电保障方案,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常态化开展重要用户用电检查,协助用户排查治理隐患17项,确保服务、通知、督导、报告“四到位”。加强中间服务及竣工验收,指导用户合理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切实从源头提升安全用电水平。

下一步,肥城市持续推进“宜商三电”服务新模式深化落地,不断优化获得电力工作,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赋能建功增光添彩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